全屏 新绛县街道地图 新绛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运城新绛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运城地图 辖区: 【盐湖地图 | 永济地图 | 临猗地图 | 万荣地图 | 闻喜地图 | 稷山地图 | 新绛地图 | 绛县地图 | 垣曲地图 | 夏县地图 | 平陆地图 | 芮城地图 | 河津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
太原市 杏花岭区 | 小店区 | 迎泽区 | 尖草坪区 | 万柏林区 | 晋源区 | 古交市 | 阳曲县 | 清徐县 | 娄烦县
大同市 城区 | 矿区 | 南郊区 | 新荣区 | 大同县 | 天镇县 | 灵丘县 | 阳高县 | 左云县 | 广灵县 | 浑源县
阳泉市 城区 | 矿区 | 郊区 | 平定县 | 盂县
长治市 城区 | 郊区 | 潞城市 | 长治县 | 长子县 | 平顺县 | 襄垣县 | 沁源县 | 屯留县 | 黎城县 | 武乡县 | 沁县 | 壶关县
晋城市 城区 | 高平市 | 泽州县 | 陵川县 | 阳城县 | 沁水县
朔州市 朔城区 | 平鲁区 | 山阴县 | 右玉县 | 应县 | 怀仁县
晋中市 榆次区 | 介休市 | 昔阳县 | 灵石县 | 祁县 | 左权县 | 寿阳县 | 太谷县 | 和顺县 | 平遥县 | 榆社县
运城市 盐湖区 | 河津市 | 永济市 | 闻喜县 | 新绛县 | 平陆县 | 垣曲县 | 绛县 | 稷山县 | 芮城县 | 夏县 | 万荣县 | 临猗县
忻州市 忻府区 | 原平市 | 代县 | 神池县 | 五寨县 | 五台县 | 偏关县 | 宁武县 | 静乐县 | 繁峙县 | 河曲县 | 保德县 | 定襄县 | 岢岚县
临汾市 尧都区 | 侯马市 | 霍州市 | 汾西县 | 吉县 | 安泽县 | 大宁县 | 浮山县 | 古县 | 隰县 | 襄汾县 | 翼城县 | 永和县 | 乡宁县 | 曲沃县 | 洪洞县 | 蒲县
吕梁市 离石区 | 孝义市 | 汾阳市 | 文水县 | 中阳县 | 兴县 | 临县 | 方山县 | 柳林县 | 岚县 | 交口县 | 交城县 | 石楼县

新绛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盆地。总面积593.39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

新绛概况

    新绛县面积 598平方公里,人口32万,县政府驻龙兴镇。新绛县辖8镇1乡1区: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商贸经济开发区。共有220个行政村。
  新绛旧称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
  该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汾河、浍河等,两岸为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年均气温27度,年降雨量 550毫米,无霜期194天。该县现有耕地52.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蔬菜、果树、药材等。工业主要有纺织、水泥、焦化、机械加工、化肥等。

新绛特产

绛州木版年画

  绛州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较杨柳青、杨家埠、朱仙镇、桃花坞年画问世均早,最早见于北宋《佛说北斗七星经》之雕版插图。据《山西概况》载:“目前已有实物证明,最迟于北宋初在今山西新绛就有了古代雕版书。”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或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绛州亦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至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其时绛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之说,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十多个省市,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绛州木版年画艺术价值极高,其中《春牛图》、《馗头》、《老鼠娶亲》、《侍女图》等都是中国年画宝库中的珍品。《春牛图》被中国美术全集收辑。
  冯骥才先生到新绛考察后认为:“绛州木版年画品种繁多,手法齐全,雕版技术精湛、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脉络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
  新绛县是我国18个木版年画传统产地之一。当地木版年画制作始于宋、成熟于明清、兴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年产年画50余万幅,远销华北、西北诸省。

二天门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二天门画店)多年来从事绛州木版年画收藏、整理、研制工作。该所现存有各个时期的木板、年画,是十分珍贵的木版年画资料,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10年4月18日-21日在潍坊召开的全国木版年画联展会上该所参展作品《麒麟送子》、《教子》获得金奖。
  绛州木版年画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县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即二天门年画社)经过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蔺永茂经常亲临指导,现已开发出数百种绛州木版年画系列产品,每幅作品大都均可以做出黑白、彩绘两种形式作品,也都可以软片(带纸袋)、精裱内芯、精裱轴画(带盒)、精裱镜画等形式出售。
  山西新绛县木版年画研制所所长吴百锁,新绛县二天门年画社创办人。为了保护和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珍贵民间文化遗产,他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绛州木版年画上。现今,他拥有各个时期的原有老木板400余块,各个朝代和地区的原有老年画300余张。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
  秦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临汾旧城在今县城北25公里处(襄汾县晋城村)。长修故城在今县城西北15公里处泉掌镇。
  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
  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置正平郡,邻闻喜、曲沃二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再徒稷山县玉壁。
  隋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代袭唐制。
  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明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年(民国26年)新绛县属山西省第九专员公署。1939年(民国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年(民国34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驻旧城。1945年(民国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8月,改称新绛县民主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喜北塬28村。
  1947年(民国36年)4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本年秋以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力量,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塬一带。北为新绛县,属晋绥吕梁十专署。1948年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器梁十专署。专署与县治均驻今县城。
  1949年2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3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汾城等7县。1949年6月晋南专署成立(驻今临汾市),新绛属晋南专署。1949年底,运城专署成立,新绛属运城专署。
  1958年11月,新绛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61年11月,从侯马市析出,恢复新绛县建置,仍属晋南专署。
  1971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
  1979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
  2000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市,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
  文化文物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古城南临汾河,北沿丘陵,据高就低随地势制胜。远眺绛州城从西至东“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宝塔”,雄居高垣之上,巧妙利用空间,“创造了生动而变化的城市轮廓与风貌”,这组古建筑群成为古绛州的重要标志。
  古城原为“卧牛城”,只有南北两个城门,南为嘴背为臀,东西天池为牛眼,角塔为牛犄角,唯一的南北大街为牛脊,左右62条巷为牛肋,宝塔为牛尾。古城不同一般州县城制,抛弃了方城十字对称中轴的格局,而是“临川笼丘”因地制宜,街、楼、塔、园、寺、庙、碑,三关五坊,两门62巷,皆依其自然,穿插其间就地而建,形成整体而活泼的建筑群落。虽历经一千四百余年,受到各个时代的冲击与潜化,仍然较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形制,是一座唐代古州城,其丰富的内涵在城建、交通、文化、艺术、科学、建筑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悠久的历史为新绛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目前,全县已发现各级文物古迹169处,其中旧石器遗址1处,新石器遗址22处,春秋战国墓群2处,汉代墓群3处,其他名人墓葬17处,古建筑64处,碑碣刻石32处。革命文物8处,古树6处,化石5处,仅2.5平方公里的县城就有各类名胜古迹33处。
  在已发现的文物古迹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有四处,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有15处。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绛守居园池”,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时间最早的官家园林;创自于唐代的“绛州大堂”,昔日曾是大唐名将张士贵的《帅府堂》,是堂进深五间,面阔七间,为全国州府大堂之最;龙兴寺内的“唐代宝塔”,其迭涩而出,直指蓝天,塔顶曾多次腾烟,青云直上,一连数日,千年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这个谜,时下尚未能解开。名闻遐迩的唐代“碧落碑”,小篆俊秀,书写特异,笔法工整,布局严峻,后人难以认读,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保存完好的十二卷本宋代“绛帖”,系全国四大名帖之一,再现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风貌;以“悬塑”出名的唐代“福胜寺”,完好地保存了几代民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40余尊彩塑,成为我国美术苑地中的奇葩。,以古代农业为题材的明代《秸益庙壁画》,名震华夏,似可与“永乐宫壁画”媲美;创建于元明的“绛州三楼”,三足鼎立的局面,全国少有;金代天德三年铸造的万斤巨钟,钟声悠扬,静夜可闻30华里;传说“七星坡”的“石星”子夜可以发光;价值连城的馆藏文物“战国玉壁”、“金代钞版”等等,永远折射着五彩缤纷的民族之光。
  绛州大堂位居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东西长29.20米,南北宽15.40米,占地面积311.28平方米。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始创于唐,现大堂内仍有四块大型石质覆盆式莲花柱础可以炫耀唐代的辉煌。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鼓上堂,是非曲直,全凭知州的良心所栽。难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公正与否,只有天知道了。
  该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础上,为讨伐平息外族人侵,东征高丽,命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帐募军,招兵处就设在州治署衙正堂内。今新绛县博物馆尚保留有张士贵的交椅遗件,传为“帅正堂”的见证物。白袍虎将薛仁贵投军,征东平西,最后在汾河湾筑台拜将,也都与“帅正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哥特式“天主教堂”正对着“绛守居园池”,“绛州大堂”跟“居园池”可以说是“背靠背”,过了“居园池”大门的前的马路,有一条很窄的胡同,直接上去就到教堂。每年圣诞节教堂那边人非常多。据说这个教堂是清末一个荷兰人花了两根金条盖的。忘了是在抗战、解放战争期间或者“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地方是作为县里储存粮食的仓库。历史悠久。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他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争先发展”以及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尽快把新绛建成“三晋富县”的目标要求,以顽强拼搏、负重赶超为发展主题,坚持“以事论官”的选人立场和用人导向,不断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全力实施事关新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1411”战略工程,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1411”工程即一团:组建绛州绿蔬菜集团;四园:建设生态农业先导园、民营商贸园、轻纺工业园、煤化工业园;一城:兴建绛州学府城;一线:开发名城景点连接线。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力争苦干3—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再造一个新绛县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2005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2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7平方公里。 
  目前,“1411”工程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已上项目96个,总投资达到10.5亿元。绿色农业、民营企业、教育产业、名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继成为北京市“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后,又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先导园、民营煤化工业园、民营轻纺工业园、民营商贸经济园及绛州学府城建设整体推进,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工程。东环路汾河大桥建成通车,龙兴广场、文庙广场竣工开放,县城街道的硬化、亮化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名城增添了光彩。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1134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长35.52%,增幅名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增长5.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突破。 
  县委、县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把“顽强拼搏,负重赶超,与时俱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确定为2004年工作的主题。围绕“1411”工程,推动绿色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流通、教育产业、名城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力争比原计划2005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一个翻番,财政收入在2000年7122万元基础上2004年力争达到1.4亿元,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再经过3—5年持续不断的跨越发展,提前三年实现第二个翻番,为后十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全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受教育程度和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历史大事记

  中华民国
  1912年(民国元年)1月8日,李鸣风率民军攻克绛州城,清军巡防队统领陈政诗被俘获。陈政诗系前驻浙江时杀害秋瑾烈士的刽子手,李鸣风将陈政诗处决,并设秋瑾灵堂祭奠。
  5月,改绛州为新绛县。
  本年8月19日,李海龄在曲村、史家崖一带,以“黄汉会”名义组织农民义军1000余人,打起“秦陇兴汉军”旗号,以土炮、长矛、大刀为武器趁夜攻入绛州城,自立为县长。命令开仓济贫。9月4日,运城唐子直营赶来镇压,击毙七八十人,其余溃散,李海龄逃走。
  1915年(民国4年)8月,闻喜金店商人段连岑与本县吉庄官绅张贵贡以及兴业钱局老板集资10万元,创办了荣昌火柴公司。
  1916年(民国5年)发生地震,房屋倾地,民多露宿,震级5.5级,震中裂度7度。
  本年李通在三林镇创办大益成纱厂。
  1917年(民国6年)新绛集资修楫,创建三林镇浮桥。
  1920年(民国9年)6月,阴雨暴涨,沿河一带五谷多被冲去。21日浍河暴涨,平地水深2--3米,田野几成泽国。
  1923年(民国12年)本县王廷甫、王拱汉等7人集资10万元创办毓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
  1925年(民国14年)农历四月初十下午7时,狂风大作,冰雹大如核桃,历时2时许。汾南马家庄、万安等十余村最为严重。
  1927年(民国16年)6月,大益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人1760人,资本214万元。同年利用黄河、汾河水运,将机器设备自三门峡运至三林镇。
  1928年(民国17年)县城开始用电照明。
  1929年(民国18年)大旱,赤地遍野,民有饥色。
  本年夏,本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宋村建立。
  1930年(民国19年) 冯玉祥率部至新绛县,司令部驻西关汾阳洞旁的护国善庆寺。
  1931年(民国20年)6月,雍裕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人858人,资本60万元。
  1934年(民国23年)荣昌火柴公司迁移陕西省华县,改名为秦昌火柴公司。不久又迁宝鸡。
  1936年(民国25年)4月,东渡红军林彪部从侯马经新绛南关、三家店西去,国民党“中央军”尾随,在本县峨眉岭一带驻扎。
  1937年(民国26年)春,龙兴寺塔顶冒烟。
  本年夏,大雨连绵,汾河暴涨,大水冲淹了县城南部,南大街、顺成街房屋倒塌,店铺损失残重。
  7月,山西省牺盟总会派乔明甫、张文治到本县任特派员。
  8月,新绛县牺盟会分会建立。
  9月,贺龙率120师部队经新绛汾南,在万安村驻扎,正逢马士林结婚,贺龙送喜联祝贺。
  9月,由县牺盟会组建的新绛人民武装自卫队成立。
  11月,中共新绛县委正式成立。
  1938年(民国27年)3月1日,白求恩大夫随同八路军某部到达新绛县城,留宿天主堂,次日离新绛西去。
  3月5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新绛县城。
  腊月27日,日军制造泉掌惨案。当日拂晓,日军扫荡到东薛郭村抓走姜九锁等4人,带到泉掌集上,连同从南关抓来的1人,全部用刺刀刺死。
  1939年(民国28年)汾南沟西地下交通站成立,包括汉王庙站,北侯站,曲村站及后来的杜庄站。主要是接送往来革命工作人员、传递信件,沟通上党与陕甘宁两大革命根据地,坚持达7年之久。
  同年8月大水,淹死多人。田禾损失尤为严重。
  1940年(民国29年)7月15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新绛县县长李凯朋:“亲率警队,艰苦抗战,卒能击溃强敌,屡战肤功。并予晋级”。
  1942年(民国31年)夏,蝗灾,飞则蔽天,落则盖地,田禾食尽,损失极大。
  1943年(民国32年)上半年,日伪县政府强征民工,沿吕梁山一带挖壕,壕长20多公里,深6~7米,宽10米余。日伪军沿壕设岗驻守,并命名为“惠民壕”,群众称之为“毁民壕”。
  1944年(民国33年)秋,蝗虫铺天盖地而来,除绿豆、棉花外,秋田全毁。
  1945年(民国34年)2月,太岳军区54团和55团到新绛汾南一带活动,并在兰村建立了以韩兆鸿为首的游击队,与阎锡山县政权进行斗争,在峨眉岭一带开辟了游击区,后改为新绛县大队。
  5月,新绛县民主县政府在文侯村成立,县长为范俊顺。
  8月19日,侵占新绛的日本侵略军投降,撤离新绛县到侯马集中,阎锡山县政府进城接管。
  1946年(民国25年)5月,太岳都队11旅、12旅、24旅各一部,在全县地方武装和人民的配合下,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了作恶多端的阎军39师198团,团长程荣庆被俘获。
  1947年(民国36年)4月7日,新绛县解放,歼敌700余名,活捉国民党县长曹子诗。
  5月,汾南地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8月,以汾河为界,划分县制,汾南及闻喜北塬28村为绛南县,汾北为新绛县,县城为新绛市。
  10月,汾北地区开始进行反奸反霸和土地改革。
  12月,新绛、稷山、河津、汾城四县中学合并为吕梁第十中学,校址设在县城贡院巷旧址,1949年秋,吕梁十中改称新绛中学。
  1948年(民国37年)2月,绛南县组织一个民兵营,由武杰带领到风陵渡配合野战部队防守渡口,历时3个月。
  2月,贺龙司令员率军路经新绛县。贺龙十分关注新绛工商业发展。指出可通过对一些企业减免工商税收和贷款的方法,扶植工商业,繁荣经济。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王震率部队万余人,在新绛西关集结,召开誓师大会。贺龙、王震、张稼夫(晋绥局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是准备大反攻,解放大西北。
  誓师大会后,贺龙、张稼夫又主持召开了十地委会议。视察了新绛县县政府、公安局机关。
  6月,贺龙同志亲自批准建校的八路军120师卫生学校(晋绥军区卫生学校)师生1000余人驻本县古交乡(1949年11月随军开往西安。1952年改名第四军医大学)。8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月,全县80%的一、二类村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150个村发放了土地证。县委书记赵守攻在区委联席会上作了《结束土改工作几个问题的结论》的讲话。
  1月10日,新绛市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4人,通过订立劳资集体合同,初步解决了劳资纠纷,并建立了新绛县工会筹委会,在3100名工人中发展了工会会员1200名,选出了主席张玉生。
  1月,组成840人的民工队,由吴克生、耿鸿惠带领赴陕西、甘肃等地支援解放战争,历时8个月。
  5月,新绛县民主县政府改为新绛县人民政府。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绛县委员会成立。
  5月,新绛县妇女救国会改称新绛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6月,第一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一部挺进大西北途经本县。新绛市政府发动群众支前,腾出民房400间,设供水站6处,赠送军鞋3000双及粮食蔬菜等,并组织力量抢修南关公路、南门桥渡,保证大军顺利通过。
  6月,县委书记赵守攻调离。县长高霞等31名干部奉命调往甘肃省支援新解放区工作。王守业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田英任新绛县县长。
  8月,驻新绛晋南专署移往运城改为运城专署,新绛县隶属运城专署。
  10月,县委书记王守业调离新绛,李树荣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11月,新绛市改为城关区。
  11月,县长田英调离新绛,李志恒任新绛县县长。
  12月,全县土改结束,有208个村发了土地证,其余至1952年发完。
  1950年
  3月10日,建立新绛县人民武装部,属军队建制。
  4月2~8日,召开新绛县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会代表179人,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各代会常委会。
  5月25日,下午4时15分,骤降冰雹,达半小时,全县有50个村受灾,南关、北关、狄庄等10个村被打毁小麦1600余亩,秋苗25000亩,县政府立即组织干部深入灾区进行抗灾自救,并从闻喜县调回种子16500公斤,抢墒补种。
  5月,县长李志恒调离,赵得源任新绛县代理县长。
  6月,该县第一个长期互助组——北苏村崔石贵互助组成立。
  7月20日,南门外汾河防洪工程竣工,长87米,高2.7米,顶宽1.7米。
  10月25~29日,召开全县工农业劳模座谈会,与会劳模41人。选出赴省劳模4人。有北苏村农业互助组崔石贵,泽掌村兴修水利模范李志明,符村妇女模范任明儿,西关机械厂工人梅步黄。
  11月19日,稷山县发生杜启明反革命暴乱事件,本县获悉情报后立即电告运城、临汾地委及曲沃、闻喜邻县,并召开紧急治安委员会,研究采取了应急措施。调集民兵两个排,由人武部部长张培德率领,星夜赶至稷山三界庄一带,配合稷山、河津人民武装追歼股匪。
  8月,全县干部进行定级工作,供给制改为工资制,从7月起执行。
  8月,从5月以来,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至年底,全县共有农业社333个,81%的农户入社。
  1956年
  2月3日,县城召开了万人庆祝大会,庆祝全县农业实现高级合作化。全县335个初级社转为46个高级社,入社农户达99.45%。
  2月21日,召开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各条战线上的英模800余人参加。
  3月,县长仪耀文调离,李毓龙任本县县长。
  3月16日,全县38个乡合并为16个大乡。16个乡是:原村、符村、柳泉、支北庄、刘峪、阳王、樊村、泉掌、古交、中社、北张、泽掌、三泉、王庄、南社、店头。
  3月25日,三泉水库工程开工。
  6月,上旬收麦时节,降雨20余天,40%小麦出芽。
  7月1日,建立新绛县有线广播站。
  12月27~30日,新绛县第二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43人,大会选出了19人组成的第二届人大常委会。选出县长1人,副县长3人,县法院院长1人。
  本年,全县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公私合营合作化。
  1957年
  2月12日,省电影放映队驻新绛36队、122队奉命移交本县,被编为新绛1队、2队。
  3月10日,“跃进渠”工程动工兴建,本县组织劳力与临汾、襄汾县联合兴修。
  6月29日~7月5日,召开了中共新绛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65人,列席代表86人。大会选出委员17人,候补委员3人,通过了《开展整风运动,提高领导水平,改进领导作风》的决议。
  7月9~14日,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委员57人,会议选出了第二届政协委员会。
  8月17日,反右派运动开始,县委成立反右领导组。最后全县有75人被划为右派分子。
  9月,历时1年的三泉水库工程胜利竣工。
  1958年
  1月18日,鼓水灌溉管理局成立。
  3月13日,全县出动10174个劳力,参加“跃进渠”水利工程。
  5月23~26日,新绛县第三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49人。大会选出了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并选出出席省第二届人大代表3人(高鸿基、权铨、宁起光)。
  7月16日,连降大雨,汾浍两河暴涨,特别是浍河洪水达3000立方米/秒,全县共有41个村受灾,有20个村进水,冲毁房屋1636间,356户无家可归,原村乡有7个村被水淹,损失严重,秋后重建新村。
  9月7日,全县两万人集会,欢庆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共建立了6个人民公社。
  9月11日,全县8000名民兵组成“钢铁野战师”,开赴乡宁关王庙一带大炼钢铁,持续到1959年初才结束。
  10月,全县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公共食堂,实行定量供应,凭票吃饭。
  11月21日,新绛与曲沃、襄汾三县并入侯马市。
  11月,东方红人民公社行云庄大队浮夸虚报:有一亩红薯产量达55万公斤,《山西日报》发表“红薯王”的报道,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后经查清,有关人员受到处理。
  1959年
  6月,新绛县木制厂螺钿老艺人柴秀岗出席全国群英会。
  11月,县委书记高鸿基、县长李毓龙调离本县。
  本年,新绛中学被评为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先进单位,授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锦旗一面。
  1960年
  3月,黄克诚副省长来新绛县视察工作。
  5月,国务院副秘书长赵守攻来新绛指导工作(赵守攻于解放初期曾任新绛县委书记))。
  6月,新绛中学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出席全国教育群英会。
  本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极左路线及食堂化的影响,全县人民吃粮发生困难,人体出现浮肿现象,城乡大搞“瓜菜代”渡过难关。
  1961年
  1月,侯马市政府将原新绛地区的6个人民公社改划为13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彭真,华北局书记李雪峰来新绛视察并参观工艺美术厂。
  5月,整风整社运动开始,重点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以及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瞎指挥风。本年冬,进行了退赔兑现,自留地落实到户,并恢复健全了“三包一奖”、“四固定”和基本劳动日、评工记分等经营管理制度。
  11月,张良智调任本县县长。
  12月1日,新绛从侯马市分出,恢复了新绛县制。
  1962年
  2月,下旬县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贯彻学习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主要解决核算单位下放,提高集体生产积极性,巩固人民公社问题。
  2月13日,全国著名考古专家王冶秋到本县绛守居园池考察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拨开‘涩’雾看园池”的署名文章。文中确定绛守居园池为隋代园林遗址,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北方园林建筑之一。
  5月26日,新绛农业学校奉命停办。
  6月,上半年全县精兵简政和压缩非农业人口工作取得成效,全县吃商品粮的18618口人中精简压缩了1909人,占10%。
  6月,续恩岚调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7月3日,撤销县工业交通部、财贸部、文教部及新绛报社。
  10月,成立新绛县地方国营电业所。
  1963年
  1月10~16日,召开全县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到会代表310名。
  5月,中央水电部部长傅作义来新绛视察工作。
  5月30日~6月3日,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27人。大会选举了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及县长、副县长、法院院长等,并选出出席省第三届人代会代表4人(薛光复、权铨、宁起光、赵水莲)。
  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与县人代会同时在县城举行,出席委员71人,会议民主选出了第四届县政协常委会。
  6月8日3时40分县城剧院翻修工程发生事故,7根大梁从房顶倒下,当场压伤16人,2人抢救无效死亡。
  8月3日,县直机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开始,有23个单位572人参加。
  9月25日,建立县“四清”运动领导组、办公室,并确定龙泉、席村、柏壁、张庄坡为试点单位。
  12月4日,各公社及社直企事业单位开始进行“四清”,至1964年2月结束。
  1964年
  1月18日~2月2日,在全县农村普遍宣讲中共中央发布的两个文件:《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5月22日,中共山西省委转发本县关于在天主教聚集的张庄坡进行四清工作的报告。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开始,全县抽调普查队伍1700人,7月20日结束。普查结果,全县人口为177496人。
  7月6日,本县普降暴雨约两小时,雨量98毫米,全县13个公社不同程度的受灾,阳王、万安、横桥、柳泉、支北庄五公社80个大队灾情较重,受灾面积13000余亩,倒塌房屋400余间,冲走粮食9.5万公斤
  10月,因县委主要领导出县参加“四清”运动,决定高扬国任中共新绛县委代理书记。
  1965年
  3月1日,城关镇从城关公社分出,建立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7月25日,县委书记续恩岚在山西省第二届党代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题目为:《怎样在天主教聚居的张庄坡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月3日,全县胜利完成基层选举工作,参加选举的选民87958人,占应参选民的93%。
  11月29日~12月3日,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7人。选出了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
  县政协五届第一次会议,与县人代会同时举行,到会委员71人,,会议选出第五届政协常委18人。
  1966年
  3月,支北庄公社红叶泉水库开始动工兴建。
  5月17日,中共新绛县委作出《关于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初步安排》,并建立了文化革命领导组和办公室。
  7月,县委代理书记高扬国、副书记刘天武调内蒙古工作。
  8月4日,全县召开有765人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8月,“红卫兵”运动和“破四旧”活动由新绛中学兴起,并迅速扩展到全县城乡,一批有价值的书画文物被毁,城内天主教堂受到损坏。
  10月21日,经省计委批复,省邮电管理局在本县北张公社沐浴沟村东山上建立微波站。
  冬,以各种名称命名的群众造反组织纷纷成立,有“卫东”、“忠东”、“东风”、“七一”、“红旗”、“井冈山”、“遵义”等,并开始批斗“走资派”和“牛鬼蛇神”,大部分单位的领导“靠边站”,无法工作。
  1967年
  1月25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本县一派群众组织夺了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
  1月28日,另一派群众组织从原夺权组织手中夺了权。从此,群众组织分成了势不两立的“1·25”、“1·28'’两大派,派性斗争持续多年,造成严重后果。
  2月,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相继进行“夺权斗争”,据3月14日统计,全县55个县直单位,除县招待所外,其余全部夺了权。被夺权的领导干部共有228人。县人民武装部对邮电局、银行及公、检、法实行军管。 4月1日,中共新绛县核心小组正式成立。
  4月18日~5月5日,县核小小组先后任命了全县各公社和城关镇核心小组成员和负责人。
  4月29日,新绛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2月13日,两派群众在新绛中学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共出动3000余人,动用了木棒、铁棍、长矛、土枪、小口径步枪,有百余人在武斗中受伤。
  本年,全县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全年共发行《毛泽东选集》3.8万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4.8万册,《毛主席语录》6.4万册,毛主席像19.8万张。
  1968年
  1月4~6日,召开县社两级组织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顿恢复党组织的有关指示,并成立了领导组。
  3月7日,县市场管理委员会成立。
  9月10日,县三代会(工、农、红卫兵)成立。
  12月23日,北京481名知识青年来本县插队落户,县城群众敲锣打鼓热烈欢迎。24日,分别到10个公社23个大队落户。
  本年,各公社、大队,各单位建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全县科局级干部140人中,有119人“站出来”工作,其中有75人参加了“三结合”领导班子。
  本年,全县222所学校成立了以工人、贫下中农为主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5所中学和27所7年制学校进驻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69年
  4月18日,县人民武装部奉命赴河北与邯郸县人民武装部调防。
  4月20日,邯郸县人民武装部到本县接防。
  5月10日,本县完成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的工作,农村教师由大队评工记分发给工资,县上给予补助,口粮与社员同样分配。
  7月1日,本县两大派分别参与临汾城的大规模武斗,在武斗中本县有3人丧生。
  7月5日,驻侯马的临汾“造反派”在新绛县“造反派”协助下,抢了新绛县武装部的枪支弹药,《7·23布告》下达后,由解放军全部收缴。
  7月23日,中央关于山西问题的布告发布,奉命“支左”的解放军8303部队进驻本县,落实《7·23布告》。两大派群众的武斗从此停息。
  9月,高扬国任县核心小组组长。
  11月25日,县革委对所属机构人员进行大调整。共设四大组,即办事组、政工组、生产组、保卫组,各大组下辖若干办公室。
  1970年
  1月,全县13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广播放大站。
  2月,全县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由于“左”的路线和派性干扰,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得以平反纠正。
  3月8日,中共新绛县核心小组与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合一,建立了新绛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3月,高扬国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5月,各公社和城关镇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8月5日,县自来水厂筹建工作基本结束,开始送水投产,正式成立新绛县地方国营自来水厂。
  11月10日,县钻井队在阳王镇北池大队打成热水井一眼,井深170余米,出水量每小时25吨,水温达52度。
  1971年
  3月28~30日,中共新绛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345人,列席代表89人,特邀代表7人。大会选出了县委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组成了第四届中共新绛县委员会。这是一个“军、干、群”、“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导班子。
  3月30日,中共中央委员、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陈永贵与省革委副主任李顺达来本县观察工作。
  3月,王四维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6月20~21日,全县遭受了一场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为86毫米,阳王公社达到120毫米,加之稷山三交水库水坝破裂,洪水冲淹了阳王、万安两个公社的部分村庄。全县共有8个公社56个大队受灾。受灾粮田8216亩。
  7月22日,龙兴寺宝塔出现“冒烟”现象。
  8月19~23日,分别在柳泉、泽掌两个公社召开了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共有490人参加。
  9月,“9·13”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县由党内到党外传达中央有关文件,进行学习讨论宣传。
  10月1日,本县实现了“广播喇叭户户化”。
  10月16日,本县建成气象站。
  本年,原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划归运城地区13县之一。
  1972年
  4月,县委、县革委组织了200余人的农村工作宣传队,到各社队宣传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纠正“割资本主义尾巴”、“穷过渡”等错误倾向。
  8月16日~9月1日,县委召开批林整风干部会。参加人员有县、社两级干部、军队连以上干部、县直单位、大村大队负责同志和在农村驻点干部共648人。
  1973年
  2月15日,县委总结前一段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情况。全县216个生产大队818个生产队,其中恢复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758个,比上年656个增加了102个。社员自留地由集体代耕恢复为社员自种自收、个人经营的大队占到90%以上。
  4月,卫民任新绛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7月,县委书记王四维调离,王溪钧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8月25日,经地委批准,撤销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恢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正常工作。
  8月26日4时许,风雹袭击本县,风力达10级,降雹5分钟左右,古交、横桥、店头、南社、万安、城关等公社的96个大队受灾严重,打死耕牛一头,打伤四头,刮倒树木90株,刮倒电杆70余根,44000亩棉秋田受灾。
  11月15日,县委总结全县“农业学大寨”情况,本年全县人民战胜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有一个公社和28个大队达到“纲要”,一个公社和27个大队过“黄河”,6个大队过“长江”,其中有4个大队粮食亩产超千斤。同时,农牧副渔也有较大发展。
  11月26日,县革委会和县人武部制定了城区人民防空方案。成立了指挥部,并作了初步演习活动。
  本年,汾河新绛段晋韩公路三林镇公路大桥动工。
  1974年
  4月23~29日,七级以上西北风袭击本县境内72小时,气温急骤下降,全县有7万余亩小麦受冻。
  1975年
  1月5~19日,县社干部28人,在县革委主任卫民带领下赴昔阳县参加农业学大寨学习班。
  2月,梁合水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4月25日,新绛化肥厂建成投产。工程建设总面积46669平方米,总投资494.7万元。
  7月21日,下午8时至22日凌晨,汾河暴涨,淹没大片农田,最大流量为1200立方米/秒,沿河有6个公社29个大队受灾,淹没庄稼21055亩。
  冬,全县取消集市贸易,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组织的“商业大院”代替。这种“取代”形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直至1978年才重新恢复了集市贸易。
  本年底,三林镇公路大桥全面竣工,旋举行通车剪彩仪式。此为本县汾河上施建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晋韩公路三林镇段易线,建国初所建浮桥及渡口管理站撤除。
  1976年
  1月3日,县革委组织县、社、大队200余人到大寨参观学习。
  3月25~28日,县委召开县直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文件,部署反击右倾翻案风。会后全县组织了万名理论骨干,分赴各条战线,开展活动。
  8月中旬,龙兴寺塔顶“冒烟”。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人民陷于悲痛之中。11~17日,全县进行了悼念活动。9月18日,在新绛中学操场举行了悼念大会。
  11月,县委县革委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农民、学生2万余人,苦战20天,沿汾河两岸建成防洪大坝62.48公里。共动土方102万方,拉运石头1万方。
  12月,全县军民掀起大揭发、大批判、大清查“四人帮”的高潮。
  12月26日,撤销办事组、政工组、业务组,县革委改设秘书处、财贸办公室、工交建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县委设组织部、宣传部、文教部、统战邵、工交建政治部、财贸政治部、党校。
  1977年
  1月8日,县城举行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8月28日,下午3时,城关、古交、万安、横桥、柳泉五个公社遭受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2万余亩,南李村雷电击死2人。
  12月15日,县武装部党委授予南李村基干民兵南金平“舍已救人的好民兵”光荣称号。南金平为抢救本村社员周铁钢而光荣牺牲。
  1978年
  2月15日,经省委验收,新绛县成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之一,在运城地区召开农业学大寨大会上受到表彰。
  4月16日,泽掌公社南范庄大队,发生吃死驴肉中毒事故,中毒者199人,经抢救全部脱险。
  6月26日~7月4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省委书记王谦到县视祭。
  7月,杨法宗任县革委会主任。
  9月,县红旗机械厂工程师朱永庆、耿怀锁等研制的C6150精密车床,荣获山西省和运城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在北京召开,全县干部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本年,对1957年错划的75名“右派”全部进行了平反改正。

历史文化名城

  1993年,经山西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新绛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部、国家文物局(90)建规字第378号文件要求,新绛又被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新绛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绛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综合

  2007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7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49万元,增长5.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29万元,增长52.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19万元,增长24.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增长98.0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1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8%。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32.5:31.3调整为29.5:39.7:30.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比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农业

  2006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稳定发展。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6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作物播种面积18.83万公顷,比上年略微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6%;油菜籽种植面积3.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1%;烤烟种植面积0.7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8.28%;蔬菜种植面积1.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4%。主要农产品在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16017吨,比上年增长1.57%;油菜籽产量54670吨,比上年增长5.23%,属历史最高产量;烤烟产量12986吨,比上年下降19.9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继续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6.67公顷,比上年增长2.72%,其中退耕还林513.33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育苗面积11.39公顷,苗木产量476.0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

工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98.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9%,比上年提高11.9年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84万元,增长148.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5480万元,增长13.47%。原煤、水泥、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891万元,是上年的22倍,产量销售率达99%;实现利润总额7695万元,是上年19.7倍;实现利税总额22461万元,是上年的24.7倍。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下滑。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165万元,比上年下降20.4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影响而回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47万元,比上年下降24.95%。全县固定投资1338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8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改投资131477万元,比上年下降22.6%;房地产开发投资2325万元,比上年下降34.5%。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43万元,比上年下降38.87%。

贸易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7557万元和22547万元,均实际增长13.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443万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764万元,实际增长35.6%。

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涨势明显,交通和通信、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呈现略有上涨,烟酒及用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货物周转量414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31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和9.4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3748辆,其中:客车类1193辆,货车类934辆,摩托车类1621辆。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377户,比上年末增长7.89%;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12637户,比上年下降1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比上年增长5.26%;互联网用户3666户,比上年增长41.33%。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6945万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15万元,比上折增长29.6%。全县财政总支出54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农业、水利和气象、教育、卫生、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费用、城市维护等支出增长较快。

科技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有3848人,比上年增加112人。
  群众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加强。

教育

  2006年,全县各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继续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

文化

  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日益活跃。全县组织了象棋、围棋、戏曲、卡拉OK比赛以及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截至2006年年底,全县体育场馆面积达312453平方米,公共馆藏图书773256册。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成就,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医疗卫生

  条件不断改善,至2006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包括个体医疗诊所)438所,床位488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38人,全社会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绛方言

  箩面雨 lY mian y (毛毛雨)
  圪星哩 gi xie li(滴小点儿)
  滴点儿哩 di dian Yr li (滴雨点儿)
  崖nie (高地陡立的侧面)
  堰 nian (地边)
  道 tao
  路 lYu
  夹槽子地 jia cao zI ti (两边高中间低的地方)
  堡子 bu zI(有围墙的小村)
  岭 liYng或lie (塬上地势高的地方)
  庄子 pvY zI (居民点或小村儿)
  破五 pY u (正月初五)
  小年儿 xiao nian Yr (冬至)
  年时 nian sI (去年)
  前年 qian nian(去年的去年)
  大前年 da qian nian (前年的去年)
  先前年 xian qian nian
  明早个 mie zao gY (明天)
  后日个 hYu Yr gY (明天的明天)
  外日个 uei Yr gY (后天)
  大后日个 da hYu Yr gY (后天的明天)
  外后日个 uei hYu Yr gY
  前日个 qian Yr gY (昨天的昨天)
  大前日个 da qian Yr gY(前天的昨天)
  先前日个 xian qian Yr gY
  打起起 da qi qi (拂晓)
  刚明儿 jiYng mie Yr (天刚亮)
  清早 qie zao
  前晌 qian shY (10点左右)
  晌午过哩 guY li (将近中午)
  晌午 shY(ng)(h)u (中午)
  歇觉起来 xie jiao kei li(下午3点左右)
  后晌 hYu shY (下午5点左右)
  日头压山 Yr tYu nia san(日落时刻)
  擦黑儿 ca hei Yr (黄昏)
  昏影子 huYn nie zI (黄昏后星宿出现前)
  网眼儿 vY nian Yr (眼睛刚看不清)
  黑夜子 hei ia zI (冬天晚8点左右)
  深黑夜 shYn hY ia (冬天晚10点左右)
  半夜里 ban ia li (午夜)
  交过夜 jiao guY ia (凌晨2点左右)
  后半夜 hYu ban ia (凌晨5点左右)
  二股叉 Yr gu ca (往车上装麦捆儿的铁叉)
  拚钩 pan kYu (起圈肥或摊禾秸用的铁钩)
  车棚子 cha pie zI (马车车厢)
  边椅子 bian ni zI (马车车厢两边的支架)
  小鞍儿 xiao ngan Yr (辕骡背上放背带的鞍儿)
  搭尾 da i (连接后球楸与小鞍儿的鞍儿)
  暗眼 ngan nian (牲畜头上遮眼的罩或布)
  碾子 nian zI (压麦沟的石头磙子)
  磙子 guYn zI (压麦苗的石头磙子)
  拉拉车儿 la la cha Yr (小平车)
  推车子 tuei cha zI (独轮车)
  翻车子 fan cha zI (推土车)
  茅斗子 mao dYu zI(粪桶)
  斗子 dYu zI (水车上的提水工具)
  柳罐 liYu guan (灌溉汲水的工具)
  籰子 ye zI (在田间井上提水工具类似辘轳)
  轱辘子 gu lYu zI (村内井上汲食用水的工具)
  绞水 jiao fu (从井里汲水)
  杀地 sa ti (第一次犁麦茬地)
  碾场 nian chY (打场)
  推板 tuei ban (推着聚拢禾粒的工具)
  援 yan (助人向前,如:援车<帮助推车>)
  助 cYu (把躺着或倒下的人、物扶起来)
  堌 qia (用双手搂住)
  摆 bai(陈设,把手绢等放在水里轻轻洗一洗)
  提溜 ti liYu (不经心地提着)
  勒 lei(用绳子捆紧)
  扽 duYn (用力猛拉)
  撮 cuY (用簸箕收取)
  抄 cao(用筷子由下向上取菜)
  刨 pao (用钁头起物)
  盘 pan (一段一段向前)
  扳 ban (用手向下折)
  剜 uan(用铁锨起物)
  挖 ua (用勺子等起或取物)
  嚷 rYng(批评、指责)
  折 zh9i)e (倾倒,如折上一壶酒)
  浮 fu(游水)
  匾 bian (把袖子、裤腿或长出来的东西卷起)
  闪了 shan la(用力过猛挫伤了)
  拿 na (推拿)
  不掠 bu lY (抚摩)
  扎 za (把两件轻小的什物绑在一起。也表示刺的意思)
  闹 nao(吵闹,用药毒或中毒)
  捞 lao (从水中间苗儿,如:捞稻)
  毛 mao (害怕)
  拳 qyan (弯曲)
  谢承 xie chYng(感谢)
  承情 chYng qing (感激)
  受不的 shYu bu di (忌恨)
  撇 pa (向外分离,如: 撇了一枝儿,腿撇开)
  撇 pie (从液体表面轻轻掠取上面飘浮的东西)
  不平整 bu pie zh(i)e (嫉妒,不高兴)
  指甲草 zI jia cao (风仙花)
  西风莲 xi fYng lian (大丽花)
  骨斗儿 gu dYu Yr (花蕾)
  软枣儿树 van zao Yr pfu (黑枣树)
  苔菜 tai cai(莴笋)
  丝瓜 sI gua (丝瓤象丝的瓜,可食用)
  搅瓜 jiao gua (瓜瓤可搅成糊状,可食用)
  蔓荠 man jie (蔓菁)
  芥圪塔 jie gi da(荠菜)
  圪蚂菜 gi ma cai(姜芋)
  地楼儿 di lYu Yr(地下根瘤,形似海螺,下圆上尖。常做咸菜)
  小叶儿树 xiao ie Yr pfu (小叶杨)
  苦蕖 ku qy
  芙蕖 fu qy
  哗啦啦树 hua la la pfu (大叶杨)
  马齿 ma ci (马齿苋)
  抓地龙 pva ti luYng(蒺藜)
  地菜 ti cai (春天麦地里的一种小草,可食用)
  刺 ci (棘或针状的东西)
  刺荆 ci jie (荆棘)
  木荆 mu jie (蒲公英)
  地老鼠 ti lao fu
  黄鼠 huY fu
  黄鼠狼 huY fu lY (黄鼬)
  蛄蝼子 gu lYu zI (蛄蝼)
  圪蚂泡 gi ma pao (地蚕)
  圪桃虫 gi tao pfYn
  不鸠儿 bu jiYu Yr (斑鸠)
  谷热虫 gu rYu pfYn (布谷鸟)
  雨呱呱 y gua gua (将下雨时天空的飞鸟)
  花蛛蛛 hua pvu pvu (棉蚜)
  螺虎 luY hu
  油汗 iYu han
  汗虫 han pfYn
  坡鸡子 pY ji zI (雉鸠)
  角角儿 jiY jiY Yr (角雉)
  吸吸虫 xi xi pfYn (蚂蟥)
  蹦蹦虫 bie bie pfYn(按背即向前跳的一种黑色甲虫)
  明火虫 mie huY pfYn (萤火虫)
  撇服玛玛 pie fu ma ma(蚂蚁)
  妮儿 ni er(女孩)
  黑儿 hei er(男孩)
  谢秀 xie xiu(星星)
  月灭呀 yue mie ya(月亮)
  日头 ri tou(太阳)
  妹站 mei zhan(麦子)
  玉涛付 yu tao fu(玉米)
  赢四四 yang si si(西红柿)
  狗子 gouzi(屁股)
  刮分里 guafenli(刮风了)
  陪菜 peicai(白菜)
  干设加 ganshejia(干什么去)
  么有 moyou(没有)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